伟人被国军围堵,在路边写下7个大字,刘戡看到后立即停止追击
抗日战争结束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本以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可以迎来久违的和平安定;但世事无常,“双十协定”签订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战再次打响,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再次展开军事领域的较量。
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许多时候军事指挥、战略部署都很重要,伟人在被国军围堵的时候,就巧施妙计,在路边写下了7个大字,在后紧追不舍的刘戡看到留字后立刻停止了追击,究竟是什么文字可以拥有这么大的力量,可以让兵力占优的刘戡不敢向前呢?
一、解放战争的打响
经过了8年的努力,在军民同心、众志成城的抗日统一战线下,日本人被赶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也落下帷幕,全国上下都在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但与此同时,很多积压下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成为新的焦点。
西安事变后,蒋委座被迫答应暂停“剿匪”,一致抗日;不过蒋委座在正面抗击日本侵略时也没有忘记“剿匪”重任,双方合作期间摩擦不断,但因为要共同御敌,所以并没有撕破脸,都在隐忍。
展开剩余83%赶走了日本人,没有了外敌,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内部矛盾问题了。本来双方已经在重庆进行过谈判,做了约定,可以避免内战消耗,和平相处的;这本来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可是时局瞬息万变,约定最终成为了泡影。
谈判桌上无法解决问题,就只能战场上见真章了,1947年7月,正义之师开始战略反攻,不过双方在军事实力上是有所差距的,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国军是占有极大优势的。
不过此时的代表人民的武装力量也不是当年只擅长打游击战的小群体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这群和平之师在老百姓中口碑和号召力是很强的,再加上多年征战也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未必不能一战。
多年的积怨也确实需要好好解决一下,这关乎于日后整个国家的走向和未来,所以无论是哪一方都会竭尽全力、奋起抵抗的;这场战争不仅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注意,也是让其他国家重点关注的对决。
二、化险为夷的妙招
延安是孕育希望的摇篮圣地,这里不仅是信仰的源泉,还是积蓄力量的地方;蒋委座曾在1947年2月西安机场布下过重兵,但是仅过了一个月就调走了这部分军队,这样反常的调动让一众领导心生警惕,立马做出了相应部署。
这样的部署落实没多久,延安上空就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因为早有安排,延安军民都躲进了防空洞中;可是这样的幸运不是每次都能预判到的,所以马上撤离才是正确的选择。
不过撤离也分批次的,伟人选在了相对比较晚、陪同人员比较少的批次中;而围剿他的则是国军第一上将胡宗南,5万人与14万人的对决在人数上胡宗南是大幅占优的,但是兵力并不代表实力,双方都不敢掉以轻心。
当时追击伟人众人的是国军名将刘戡,撤离的目的是要战略转移,最好是在保留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消耗对方兵力,双方斗智斗勇,开启了村落里的追逐和搜索。
在双方迂回作战的过程中,国军的搜索并不顺利,反而消耗了不少兵力;不过因为兵力的优势,国军在确定目标后可以加快地调动兵源进行大规模的搜索,所以留给伟人一行人的时间也不多了。
情急之下,为了能让大家脱困,伟人让人找了一块木板在上面写下了7个字“毛泽东由此向东”!然后按照既定计划开始行动,等到刘戡带着大部队赶到时,看到这块木板顿时心生疑窦,前方情况不明,追或不追都很难判定结果。
三、用兵的门道
伟人在军事领域的指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布下的疑阵让身为统帅的刘戡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伟人在对战中兵行险着也是有的,但当时国军被耍的团团转,信心和精气神肯定大不如前,刘戡估计也是又气又恼的。
刘戡做为胡宗南身边的得力将士,在军中也是屡立战功,这次跟着胡宗南来到延安剿匪,他深知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他和他的上司可能都会被问责,他尝到过被放逐的滋味,没有胡宗南力保,他可能无法重回战场,所以不敢不尽心尽力作战。
刘戡在面对如此状况也确实难以下命令,这很有可能是一个空城计,因为方向的指向性太明确了,很明显是故意为之;可如果下令去追人,可能要做渡河的打算,如果在渡河的过程中遭受埋伏,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也是刘戡比较倒霉,因为他遇上的是用兵高手,对于他的作战方式伟人是见招拆招,如果他敢贸然行动,后面等着他的会是一套组合连环计,会让他更被动。
不过刘戡到底是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他选择果断撤兵是为国军保存实力,在状况不明的情势下,任何不恰当的指令都会让国军再次面临减员的风险;如果人没抓到,自己的兵还被消耗殆尽,那刘戡可能都等不到与彭老总那一战就自戕谢罪了。
在伟人的军事生涯中,这样的化险为夷只怕是不计其数了;顺利撤离延安后,中央积极发声,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响应,三大战役结束后,国军节节败退,新生的力量冉冉升起,新的秩序即将建立。
总结:
战场上的输赢已定,蒋委座下野后,李宗仁要求和谈;不过谈判桌上的风向早已改变,胜者为王就是规矩,国军大势已去也只能被迫转移,再加上许多军官的深明大义,曾经不可一世的黄埔嫡系、军中翘楚都默默的退出历史舞台了。
围剿延安看似凶险,其实很多战略转移的事宜早就有了安排,让刘戡止步不前的也不是木板上的7个字,而是伟人神鬼莫测的用兵之道,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就是军事指挥的魅力所在。
发布于:天津市